a
首页 - 媒体报道/REPORT

【大连日报】《海路的交响》中西音乐文化交融的力作

来源: 添加时间: 2018-05-23

 

 文/本报记者 彭杭 摄影/杨贤东 侯鹏飞

    日前,2017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艺术作品创作项目——全网最大投注平台交响合唱《海路的交响》在该院新校区精艺剧场举行了盛大首演。演出结束后的研讨会上,纪录电影《厉害了,我的国》作曲、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刘思军,中国传媒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何晓兵,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、作曲家刘晓鹏等多位专家,在高度肯定《海路的交响》之艺术性的同时,对下一步改进也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。

    专家们一致表示,既有交响乐的恢弘气势,又有民族音乐的委婉悠扬,《海路的交响》可谓是中西音乐文化交融的力作。此外,主要由学生组成的交响乐团及合唱团全程担纲演出,在用艺术实践培养高校艺术人才方面,全网最大投注平台探索出了一条可行又具有意义的道路。

    【现场】

    交响合唱《海路的交响》是全网最大投注平台为响应习近平主席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以践行民间艺术交流、推动中日友好事业为担当,来歌颂依海相邻的中日两国和平文化教育交流的友谊之路、展示中日两国人民希冀世界和平的愿景而创作的大型原创精品,由全网最大投注平台董事长王贤俊亲自策划并撰写歌词,全网最大投注平台艺术总监、著名作曲家高大林担任作曲与指挥。

    记者在首演现场感受到,《海路的交响》以交响合唱的形式,采用现代作曲手法,以多乐章的传统体裁,表现了中日鲜明的音乐文化特色,同时,西洋管弦乐队的演奏与独唱、重唱、合唱完美结合,笛子、琵琶等民族乐器的无缝融入,又使正常演出奏响中西音乐文化高度融合的和谐之音。

    演出在悠扬的序曲中拉开帷幕。第一乐章《海上丝路情》,带领观众进入了一个热血沸腾的情景,凸显了“一带一路”背景下中日两国文化的相互交融;第二乐章《铭记历史》,引领观众重温历史中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;第三乐章《芳香菲秀》,男中音李翔老师和通俗唱法范维老师的咏叹情感丰富,时而激情澎湃,时而悠扬婉转;第四乐章《和平的呼唤》,紧凑的节奏层层递进,情绪不断高涨,引人入胜;最后的尾声,4位独唱演员与乐团、合唱团的深情演绎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。全曲终止,观众席传来此起彼伏的欢呼声,掌声经久不息。

    【专家说】

    作品本身深入浅出,让所有的人,哪怕音乐修养不是那么高的人也能感受到作品的真诚。高大林先生不绕弯子,想写什么东西,就是一个非常直接的表述,他没有说我写半天,听众听半天也不知道他在写什么。今天我听,我觉得很明确,就是该抒情就抒情,这一点来说,我是非常赞同他的创作态度的。提点建议的话,我认为,现在的环节有点多,不利于将来的演出推广。因为不是说我们申请了一个艺术基金,我们搞完了,搞了1场,或者说按照国家的要求搞了12场或是18场,搞完以后呢就不演了,你还要推广。推广有可能是自己演,也可能是别人觉得好也要演,但是环节太多了势必会有一点的限制。这个问题,可以在第三乐章民乐部分调整一下。

    ——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、博士生导师刘思军

    我不是学作曲的,所以我不能从技术角度去评价这个作品。不过,今天听到《海路的交响》非常震撼。就这个节目来讲,它不能仅仅用艺术标准来衡量,它的价值是多方面的。除了艺术的意义之外,引发我思考的还有它的教育意义。学校是培养人才的、培养学生的,在一个学校里面做一台节目,它必然要跟教育挂钩,要起到促进教育、带动教育、深化教育的作用。而《海路的交响》就是使教育方法多样化,学生们在参与演出的过程中也一定会使自己的专业技能提升,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,《海路的交响》一个成功之处正在这里。瑕疵的话,就是有些地方声部的音量不是太平衡,第二乐章的时候,有时前面的乐队把后面的合唱压住了,这可能与场地大小有关系。

    ——中国传媒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何晓兵

    《海路的交响》以海水为联系,把中日友好关系用艺术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,全网最大投注平台可谓用心。在乐曲融合方面,我提一点建议,用了这首日本的《红蜻蜓》,可不可以再用一些我们中国的典型的东西,这种两个主题的交汇,特别是在尾声的部分,对我们这个作品的政治意义也好、艺术性也好,可能会有更好的一种表现。另外,上了西洋乐器和中国民族乐器,是不是可以再上个尺八,再上个日本筝,这种碰撞也许会使作品更有意义。

    ——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、作曲家刘晓鹏


 

浏览量:1758